河间府署仪门东侧廊下有一面鼓,这便是古代的喊冤鼓,专供老百姓喊冤报官之用。但是喊冤人一次只能击三下,如果乱击就要先挨板子后审案。
河间府署的第二重正门为仪门,取孔子三十二代孙孔颖达《周易正义》中“有仪可象”之句而得名。门口的炮台是礼炮,在接到上级来宣读皇上的诏书、谕旨时就要大开中门放礼炮来迎接。
在府署的碑林区西侧北面,还有一件清河间太平庄行宫出土的文物,格外显眼,那就是乾隆的御马专用的饮马槽。这个饮马槽是当年乾隆皇帝南巡时在城南龙华店兴隆店附近修建的太平庄行宫遗留下来的唯一一件皇帝御用的饮马槽,此饮马槽为汉白玉材质。
走进府署大门,进入到仪门院落的碑林区,有一块乾隆御碑复制碑。原碑现存放于河间市非遗传习所内,碑正、后、侧三面镌刻有乾隆手书诗作八首,诗载入《御制诗集》五集卷九、卷五十四,现录之。
走进府署大门,进入到仪门院落,院落东西两侧设置碑林,将河间的历代石碑、石刻等以及府署遗址挖掘中出土的一部分文物进行集中展示和保护。
衙门,旧时称官署为衙门,其实衙门是由“牙门”转化而来的,别称是“六扇门”。牙门是古代军事用语,是军旅营门的别称,由于当时战事频繁,因此特别器重军事将领,长官们往往以此为荣,将猛兽的爪牙置于办公处,于是衙门也就形象的称作“牙门”了。
悠悠华夏孕育了五千年文明,绵亘斑驳的历史长卷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被誉为“京南第一府”的河间府。河间府署景区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悠悠华夏孕育了五千年文明,绵亘斑驳的历史长卷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被誉为“京南第一府”的河间府。河间府署景区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